​​子疾病,子路请祷。子曰:“有诸?” 子路对曰:“有之。《诔》(lei)曰:'祷尔于上下神祇(qi).'”子曰:“丘之祷久矣。”翻译 ​​​​​

2018年11月7日 282402点热度 6人点赞 0条评论

原文
​​   子疾病,子路请祷。子曰:“有诸?”
子路对曰:“有之。《诔》(lei)曰:'祷尔于上下神祇(qi).'”子曰:“丘之祷久矣。”

陈昌文解读《论语》:
   孔子生病了,子路就开始祈祷了,求神了。
孔子看见了,就问,有用吗?这求神仙保佑真有用?
子路说,有啊,《诔》词说,向天上地上的神仙祈祷。

孔子说,那我已经祈祷过很久了啊。

孔子是不说鬼神的。
孔子也不迷信。
中国历史上很多智慧的大人物,都不迷信。武王伐纣,卜一卦,说,继续行军,大凶,姜太公就把占卜的龟甲,蓍草销毁,继续行军,灭了纣王,建立了周朝。
姜太公也不迷信。


孔子虽然不迷信,但弟子们急了,要为老师向神仙祈祷。
孔子就看着他们祈祷。并且问他们祈祷神仙是不是有用。
子路回答,有用啊,《诔》这个悼词里写的,向天上地上的神仙祈祷。

接下来孔子说,我祈祷了很久了啊。
为什么讲很久了?
因为祈祷神仙,实际上是对自己的要求,敬天,敬地,敬神,敬祖先,敬鬼,敬人,敬事,敬物。
这些事情,孔子天天都在做。

平常,孔子也有参加各种祭祀活动,当然就祈祷过了。
而且一直很认真,因为孔子就是讲究礼仪的人嘛。
但祈祷,不是为了求神仙保佑自己。而是一种礼仪,一种敬畏,一种规矩,一种政治活动。
​祈祷本来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,对自己的尊重。
而不是对神的索求。祈祷是一种仪式,他是用来提醒自己,要求自己的。
​而不要求祖先,神仙要保佑我们,要给予我们什么。

这个思维非常很重要。不是说您出了事情了,就去求神仙。
而是您平常就要严格要求自己,不要愧对祖先,神仙。
​让神仙,祖先看着您,盯着您,您自己努力上进。

有些人平常不努力,灾难来了,搞不定了,就求神拜佛。这种思维是错误的。
是没用的。
有用还是靠平常努力做事,做好准备。

有一个孩子,在上海,不努力工作,天天就是睡觉,玩游戏,
然后没钱交房租了, 就求房东宽限两天,求同事借钱,求老板提前预付工资。
有用吗?
有用,开始的时候,别人会宽限他两天,帮他一下。
但是一而再,再而三的交不上房租,不知悔改。

同事也不借钱给他了,公司也开除他了,房东也找人来把他撵走了。

人平常,要努力,而不是等到倒霉了,就去求当事人。

我还经常看到一些人,得了大病,不治之症,就求神拜佛。
烧香放生,这个时候,祈求神仙保佑,能让病好。更有甚者说,这样确实治好了他的病,还现身说法。

这种事情,我是不赞同的。

我的想法是,您平常就要健身,早起早睡,不要暴饮暴食,保持心情愉快,不要一惊一乍的,不要纵欲。
这样,您的身体自然就好了。
若是等到重病,不可救药,再去求神拜佛,又有什么用呢?

要求神拜佛,平时就去,经常去,别等到病重,倒霉了,再去,这样啊,神仙看您都觉得奇怪。
要拉关系,平常就去拉,别等到有事情了再去拉关系。别人看您太势利了,也不帮您啊。

这求神拜佛,是让您严格要求自己,有一颗向善助人的心。而不是去要求神仙给您治病,帮您度过难关。
很多人求神拜佛的初衷都错了。所以,当然是没用的。

平常抱神脚的本意,就是您平常要努力,未雨绸缪,您的结果就是好结果,就不会倒霉。
您到时候,也不用去哀求谁了。
孔子就很坦然,孔子说,我平常都在祈祷啊。
​​​​​

陈昌文解读古文

跟陈昌文学习,业务微信:ccn120

文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