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​子路从而后,遇丈人,以杖荷蓧。子路问曰:“子见夫子乎?”丈人曰: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。孰为夫子?”植其杖而芸。子路拱而立。止子路宿,杀鸡为黍而食之,见其二子焉。 明日,子路行以告。子曰:“隐者也。”翻译 ​​​​​

2020年6月11日 158412点热度 11人点赞 0条评论

原文
​​    子路从而后,遇丈人,以杖荷蓧。子路问曰:“子见夫子乎?”丈人曰: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。孰为夫子?”植其杖而芸。子路拱而立。止子路宿,杀鸡为黍而食之,见其二子焉。

      明日,子路行以告。子曰:“隐者也。”使子路反见之,至则行矣。子路曰:“不仕无义。长幼之节,不可废也;君臣之义,如之何其废之?欲洁其身,而乱大伦。君子之仕也,行其义也。道之不行,已知之矣。”

陈昌文解读《论语》:

     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,走在后面,没有跟上孔子,走丢了。在路上遇见一个老人,这个老人呢,用拐杖担着一种锄草的工具,叫着蓧。

       子路就问啊,老人家,您看见我的老师孔子了吗?

     老人家说,我看您这个人四体不勤,不劳动,五谷都分不清楚,也就是连最起码的粮食都分不清楚啊。不知道那个老师把您教出来的。

        这当然是嘲讽子路的话,甚至是鄙视,制造一个矛盾。

       普通人遇到这个事情,可能会骂这个老人家,而子路没有。

       老人家嘲讽完毕,把拐杖立起来,然后继续锄草去了。

       子路呢,就站着旁边,拱手而立,表示对老人家的尊敬。

       这个地方要注意,一般人没什么能力的人,碰到这种情况,可能就发怒了,跟着老人家对着干了,您有什么了不起,说什么鸟语?这样气我?甚至可能还有些人要收拾老人家。

          古代还有一个人,叫着张良,碰见黄石公,黄石公把鞋子扔到桥下,让张良捡起来,张良去捡了。然后,黄石公又翘起脚,让张良给穿上,张良照做。

          大家会发现,真有能力,有本事,有修养的人,行为有些相似,对老者极度尊重,有些记载说张良忍住怒火去做这件事,我不这样认为,我认为张良是发自肺腑的去做了这件事,并且极度尊重老者。

             有两种原因,一是张良,子路这等人,自我修养本来就非常之高,能做到对任何人,甚至看起来不行的人非常尊重。

            第二种,就是各位的阴谋论,子路,张良这等人,能发现对方是贤者,觉得对方可以指导自己,自己吃点亏也无所谓。

            我个人当然是认为张良,子路这等人修为极高,能淡然处之,就算对方啥也不是,也愿意尊敬对方。甚至帮对方做点事情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  这样的性格,当然会路越走越宽。

            所以,子路拱手而立。

            老人家见子路如此懂礼貌,就说,天色已经晚了,您今天晚上就住我家里吧。

            于是子路跟老人家回家,老人家杀鸡给他吃,还煮了黍给子路吃,黍是黄米,当时比较贵的食物。
             杀鸡吃黄米饭,在古代是非常高规格的招待了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还把两个儿子介绍给子路。

          第二天,子路赶上了老师。就给老师讲了与老人家之间的故事。

         孔子说,这是隐士啊,是贤者啊。您回去回礼,并且带几句话给他。

         孔子返回去的时候,老人家不在家里,估计是故意躲着子路,知道他还要回来。

         不在,话也要讲啊,讲给他两个儿子听吧。

          老人家有本事,不出来做官是不对的,是没有道义的。

          有本事就要奉献给社会啊,如果有本事都当隐士,天下怎么办呢?

          您让您两个儿子见我,说明这长幼之节并没有废啊,不废长幼之节却不出来做官,废了君臣之义啊。您虽然隐居获得了洁身自好的感觉,但是呢,您却不出来做官,废了君臣之义,这是典型的抓小放大啊。

            君子要出来做官,为天下黎民百姓考虑,为社会考虑,为社会做贡献。

            孔子出来求官做官,并不是为了自己,孔子知道自己的道很难执行,也很难找到明君但是孔子还是在找,这正是意义所在啊。

          不能像您们一样,都隐居起来。

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孔子讲这个话的意思还是,我也知道隐居,隐士们也别劝我隐居,我出来东奔西跑,讲我的政治理念,想要为社会做贡献,正是我的意义所在,不能因为实现不了,就不出来做事了。

          一个人,就算世道混乱,也要争取出来做点事,这正是道义所在。而不是一味的躲避。

   

        儒家思想学到这里,可能有很多人迷糊了,不是前面讲有道则现,无道则隐吗?为什么现在开始讲世道混乱,也要行道义,世道混乱,也要出来做贡献?为什么开始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了?

          这是层层递进的关系,这是积极入世的行为理念,这种思想在升华。并不是见到不对就跑。那么为什么前面讲的,有道则现,无道则隐深入人心呢?这是因为大家学习,翻一本书,从来只是开始积极,后来不积极了,于是后面的真东西,反而大家学不到了。

          其实,真正的高手,学习东西都必须从一而终,一直学下去,千万别拿着儒家思想的前半段,就以为后半段也不过如此,那是不对的,后半段的理念可能与前半段的理念大不一样,或者升华的很厉害。

           要是没有耐心,没有虔诚之心,可是学不到后半段,就已经开始飘了。

           儒家思想进入后半段,特别是与隐士的对话,越来越凸显了孔子的可爱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我不与这些人打交道,难道您让我与鸟兽去打交道?社会就这样,我们在这个混乱的环境中,争取做好一点啊,争取让我们的道义多一点传播的机会,社会,世界观进入了一个灰度的世界,不再是非黑即白,而是在灰度中,寻求道义的施展空间了,更入世,也更现实,更落地了。

          子路,张良都是这等人,他们能等待,能守礼,所以都得到了各自老人家的招待。子路吃了黄米配鸡肉饭,张良呢,得到了黄石公的兵书。从而变成了汉初三杰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大家自己对号入座一下,是不是还没学到真东西,就已经开始鄙视老师了?

​​​​

陈昌文解读古文

跟陈昌文学习,业务微信:ccn120

文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