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原文:
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!”
陈昌文解读《论语》:
巧言, 就是好听的话,巴结人的话。
令色,就是表面谄媚,讨好。
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,总是在讨好人,总是在对领导,老板说好话,这样的人你要小心了。
真正做实事的人,研究的是业务,利润。
是没有心思去研究巴结领导,老板,讨好,谄媚领导的。
而当老板的也要清楚,我们要的是实际利润,而不是找个员工来讨好我们。
如果我们需要人讨好,不如去看电视剧,不如去娱乐场所。
没必要在公司里培养巴结我们的人,谄媚我们的人。
但是,被人巴结,讨好。内心是很舒服的。
所以,很多老板周围都有这样的人。
这是很多人都需要注意的,并且需要修正的地方。
高手,观察一个人的语气,神色,就知道这个人是不是一个巧言令色的人了。
他会自动远离这样的人。
这句话,同时教会我们,我们不要去做一个巴结人,谄媚人,讨好人的人。没什么意思。
我曾经为了做生意,也谄媚过一个大老板,巴结过一个大老板。
生意没做成,反而觉得自己的人格低劣。几个月时间,内心 与神情都不是很舒服。
以至于,后来这个老板找我,我总是找借口不跟他见面。
我们虽然为了赚钱,但我们不能牺牲自己的人格去赚钱。
因为,业绩不是通过谄媚别人而来的,而是靠自己实实在在干出来的。
做人呢,不要想着占别人便宜,就没有谄媚别人的想法了。
只有你自己想走捷径,想占便宜,才想着谄媚,讨好别人。
“天下间没有免费的午餐。” 就算你花言巧语,谄媚别人获得了一些好处,其代价也是自己独立人格,魅力人格的损失,划不来。
一个随时随地想着讨好人,想着花言巧语的人,内心一定没有仁德。
一个经常受人巴结,讨好的人,基本上,会不坚持原则,就算以前有仁德,也会被腐蚀。
历史上开始有原则,后来周围这种巧言令色的小人多了,变得不仁不义的领导者如过江之鲫。
所以,要防微杜渐。
勿以恶小而为之,一丝一毫的讨好,也不接受。
一个人是如何说话的,一个人的神态是什么样子的。往往就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反应。
我们做人,应该有正念,讲正能量的话语,做正行,然后就有了正果。
如果我们做人,有了邪念,讲的话语就会是负面的话语,行为也会出现负面行为,最后的结果,就是邪果。
有仁德的人,说话,神态都是庄严肃穆的。
无仁德的人,说话不讲原则,不讲真理,是见风使舵,善于讨巧别人,为了目的不择手段,说话都是为了迎合有权有势力的人。
而大家都知道,不论是谁,都喜欢别人顺着自己。
时间长了。周围就会聚集一帮靠着花言巧语,顺从你的人。
你就被腐蚀了。这样的人,往往也不能给你带来什么成绩,本质上,是一种损耗。
这些人呢,一般都做不了什么事情。但是他们会看见那些能做实事,有成绩的人闪闪发光,他们就会在你面前中伤那些人。
这就是亲小人的后果。
最终,你也开始讨厌那些做正事的人。
很多老板,领导,皇帝,都是因为落入了这个恶性循环,最后,把自己的事业给毁了。
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讲话做事呢?
就是我们只讲真话,靠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获利。
我们讲真话,有人接受,就接受,不接受就算了。不能为了利益,就巧言令色,神色伪善。
同时,我们周围也拒绝那种花言巧语,神色伪善的人靠近。
我们要的是真话,真实的行动,有结果。

文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