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:
季氏旅于泰山。子谓冉有曰:“女弗能救与?” 对曰:“不能。”子曰:“呜呼!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?”
陈昌文解读《论语》:
季氏去泰山打猎,旅行,祭祀泰山之神。
这是什么意思?
这个意思,就是想要当天子,当国君了。
因为泰山的地位非常重要,一般都是周天子去祭祀,季氏连诸侯国君都不是,只是一个大夫,他是没有资格去祭祀泰山之神的。
但是他带着自己的家臣就去祭祀泰山,意图明显。
孔子就对他的弟子冉有说:“你能劝阻季氏这个行为吗?”
冉有是季氏的重要家臣。
但冉有说:“季氏已经决定这样做了,我劝阻不了。”
孔子就说:“天哪,难道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吗?”
林放是一个懂礼的人,这季氏明明是违背了君臣之礼,想要造反,去求泰山之神保佑他造反成功。
这怎么可能?
泰山之神是正直的神,怎么可能还不如林放懂礼?怎么可能保佑季氏造反呢?
你想造反,你下面的人就想造你的反,所谓上行下效,你这种不懂礼的人,怎么可能得到泰山之神的保佑呢?
后来,季氏的家臣阳虎,就造了季氏的反,夺了季氏的政权。
文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