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原文
孺悲欲见孔子,孔子辞以疾。将命者出户,取瑟而歌,使之闻之。
陈昌文解读《论语》:
孺悲,鲁国人。
曾经跟随孔子学习过士的丧礼等礼仪规范,是孔子的弟子。
有一天,孺悲想来见孔子,可能是问候老师,或者是有事请教,孔子不见,并且让传话的人告诉孺悲,自己病了不能见。
孺悲在大门外等着回话呢,这个传达命令的人前脚刚走,还没见到孺悲,孔子就取瑟过来敲打着然后唱歌,让孺悲听见。
大家可以想象一下,孔子故意唱歌鼓瑟,然后传达命令的人过去给孺悲说,孔子病了,没办法见您。这明摆着就是不想见,不愿意见。
孔子的意思是,我并没有病,就是不想见您,您以后也不用来问我什么时候见,就是不见您,也不用来问我病好了没。
这种拒绝人的方式是拒绝的很彻底,
大概是孺悲哪个地方惹老师生气了,做得太不对了。
孔子这样做,也算一种教育方式,让孺悲自己反思,有些人吧,可能就是要用这种拒绝式的教育,才能让他深刻反省自己哪里做错了。
一个人屡教不改,就没再见面,再教育的必要。
一个人最大恶极,也没有见面教育的必要。
一个人您知道教育了也是白教育,他不会听的,也没有教育的必要。
一个人表面请教,实际上不执行,这种人,我们接触过后,知道他是这样的人了,我们就不再见面,教育。
教育一个人,也是要选择好对象的,不是什么人都教育,以免我们的精力浪费。

文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