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曰:“圣人,吾不得而见之矣,得见君子者,斯可矣。”翻译

2018年10月29日 566245点热度 8人点赞 0条评论

原文
​​    子曰:“圣人,吾不得而见之矣,得见君子者,斯可矣。”
子曰:“善人,吾不得而见之矣​,得见有恒者,斯可矣。亡而为有,虚而为盈,约而为泰,难乎有恒矣。”

陈昌文解读《论语》:
孔子说,圣人,我见不到啊,能够看见君子,我就满意了。
孔子说,善人,我见不到啊,能够见到有恒心的人,我就满意了。
没有学问装着自己有学问,
自己是个内在空虚的人,却装着学富五车,才高八斗,满腹经纶的样子。
明明很穷,却装着非常富贵的样子,假装自己是大老板,大财主,富人。
这样的人,想要做到有恒很难啊。

圣人是很难得的,圣人是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中通人事,应变无穷,一切都在道中。
有能力,有道德,而且都到了中庸的境界,也就是一切都做到极致了,不能再好了。
待人接物,洒扫应对,无一不精通到极致。
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都能做到。
这样的人,就是圣人。

这样的人,孔子说,我没见过啊。

君子是什么?
君子呢,也懂一些东西,也有能力,也有道德。
但是,不能做到极致,是人中极品,这样的人有,不多,孔子能见到。

善人是什么?一辈子做善事,一件坏事也不做。做了一件坏事,就不是善人。
这标准太高了。做善人,要智慧,能力,学识,德行,什么都少不了。
才可以做善人。我甚至估计,还要一点运气,才能一辈子不做坏事。
这样的人,孔子没见过,
但是见过有恒者。

有恒是什么意思?
观点,干法,想法,立场不变,不是墙头草,一会一个立场。
想法与干法都是恒久不变,知行合一。

对待一个事物,对待自己的志向,学业,有恒心一直做,能坚持。这样的人,还是见过的。
比如,一辈子做一个项目,一个业务的人,就是有恒者。
能做到这样的人,基本都能在社会上有所成就。
例子太多,就不列举了,大家自己去想了。
​说一个规律,一个人一般能在一个行业坚持努力3年,就会有小成就。

坚持努力10年,就会有一个中等成就。
坚持努力30年,就会有一个大成就。
坚持努力300年,当然就可以在整个世界扬名立万了。

但是,现在的人,能老老实实在一个行业干3个月的都少见。

不过有恒者,孔子也见过。

圣人,与善人,要求太高,  我们能做到君子或者做到有恒者,就很了不起了。

可见孔子的教学,并不是让大家去做那种他没见过的人。
而是让大家去做他见过的优秀的人,这一点,我认为,比佛家,道家都实用很多。
佛家,道家里面让我们学的一些人,我们在生活中,根本见不到。
当然我不是否定佛家,道家,我是说,儒家思想,是实用的,是现实的。
这是题外话。
讲回正题。​

什么样的人,难以成为有恒的人呢?

就是那种没有学问,装着有学问的人,
内在空虚,却装着自己学富五车、才高八斗的人,
自己很穷,却穿金戴银,装着自己是富人,大老板的人。

这样的人, 就很难成为有恒的人。

我觉得最后这一点,特别重要。
指出了什么样的人会没有成就。
就是喜欢自欺欺人的人,虚荣的人。
这些人,他的精力没用到正道上,天天就忙着弄虚作假了。
其实弄虚作假也很累的,且得不偿失。
虚荣这个东西,比如,您并没有富贵,却花了几万块,买了一个包包。
您背出去以为别人能高看您一眼。

您到处嚷嚷,觉得自己高人一等,其实您心里很清楚,您自己的财力不足。
别人也很清楚,您就是财力不足。
跟您一个等级的人,知道您就是装门面的。
比您高几个等级的人,一眼就能看穿您。
大家看破不说破,还是好朋友。
但是,您自己却有可能在这种虚幻当中得到满足感,继续浪费本来就不多的财富,时间,精力在这些对您毫无帮助的事情上面。

再比如,一个人没学问,却天天夸夸其谈,看上去很有学问的样子,到处指点别人,发表观点。
但由于您没有真本事,您这样做,并不能给您带来什么。
但您以为这样做能给您带来点什么好处,于是,天天就去干这种夸夸其谈,装着有学问的样子。
又浪费了自己的时间,精力。

有了这些虚荣的毛病,装的毛病。
您就很难静下心下真功夫了,您就很难成为一个有恒的人,因为您觉得虚荣,装,就能让您获得一些东西了,没必要有恒心的去做一些什么了。

而任何长久成功的人,几乎都是有恒心的人,不装,不虚荣,耐得住寂寞,一直做好一个项目,一个业务,修炼一技之长。您去看那些有大成就的人,几乎都是一个实在人。

这真有本事,就如同怀孕,您不用到处嚷嚷,也不用装,肚子自然会一天天大起来,小宝宝自然会生下来。

您没有怀孕,无论您到处嚷嚷,还是找个枕头垫进去。您这娃娃到时候,还是生不下来。
所以虚荣,装到头来,就是白忙活一场,典型的自欺欺人。


所以,想要成为一个成功者,首先就要去除弄虚作假,虚荣,表里不一。
然后做一个有恒者。
有原则,有恒心,有毅力,能坚持,莫要做墙头草,一会这个观点,一会那个观点,一会干这个,一会干那个,一晃就老了,然后一事无成。​​​​​

陈昌文解读古文

跟陈昌文学习,业务微信:ccn120

文章评论